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梅西打生長激素長高,我的小孩可以打嗎?-(中集)淺談生長激素缺乏與生長激素注射治療

 


再次回到每隔四年世足就大放異彩,在遺傳內分泌門診常常被提到的梅西身上,新聞都有報導,梅西小時候就很有足球天賦,但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顯得特別小隻,小隻到被當成小小孩,沒有人相信他能踢好球,直到他嶄露天賦,被西班牙球探發現並由球團贊助高昂的生長激素治療費用,才成就了一代足壇傳奇。


在身材矮小的族群中,有一部分的孩子跟梅西一樣,來源於生長激素缺乏

生長激素從腦部的下垂腺分泌,當下垂腺功能不全時,有可能有影響小兒最初期生長的甲狀腺不足導致矮小和智能障礙,或是由生長激素分泌問題導致的身材矮小骨齡遲緩,較為嚴重時因為生長激素也主導了身體肌肉組織的合成,容易出現疲倦、肌肉無力、易胖體質等等問題。

下垂體的功能異常也要擔心是否有腦部異常,比如臨床上偶爾會見到生長激素嚴重不足的孩子,做了腦部的核磁共振,在腦下垂體的地方發現腫瘤,而這樣的孩子即使用放射治療去除了腦部腫瘤之後,由於該處分泌系統的破壞,依然會有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問題,必須處理。

針對欠缺的生長激素,我們可以給予外源性的,也就是現在常見的生長激素針劑注射去做補充,幫助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獲得必要的生長激素,讓骨骼、身材、肌肉力量有所增長,長得健康茁壯。


針對健保給付生長激素注射的生長激素缺乏症診斷,首先排除其他原因之後還要滿足兩個點:身高小於3個百分位,以及身高近一年的成長幅度小於4公分,首先滿足這兩個條件,才會安排住院做檢查


為什麼要住院呢?這和生長激素的分泌機制有關係,人體在每日生活之中,會有循環的週期,也就是生長激素並不是一個恆定的水平,會是一波一波釋放的,所以單純隨機地去抽血驗生長激素並沒有顯著的意義,要特別提醒爸媽的是晚上十一點跟凌晨四點會有一個生理性的高峰,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如果能睡得好,生長激素會分泌得比較好,包含當日有運動、睡前兩小時不進食,都會讓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得較多。

如果要確認生長激素是否缺乏,就需要施打藥物,用特定的方式讓身體處在危險的狀態,包含低血糖(甚至到會誘發癲癇的程度)或是接近休克的不適狀態,讓身體為了自救而大量分泌生長激素,在這樣誘發的條件下去定時抽血確認生長激素的水平,倘若身體在自救的狀態下都無法分泌達到最低標準的生長激素量,連續兩種測試都陽性,我們就會認為這是生長激素缺乏症,而健保提出專案申請才有審核通過的可能

所以在遺傳內分泌的門診,我們常常會每隔三到六個月持續追蹤,謹慎評估是否有住院檢查的需求,因為這不只是個相對有風險的檢查,對孩子來說也挺不舒服的,倘若都不能滿足第一個條件,也就是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那麼做這個檢查也不可能申請得到健保給付的生長激素,我們並不樂見孩子平白冒這個風險,反而我們可能會用其他抽血方式確認生長激素不足之後,跟家長討論自費的生長激素施打。


在非住院情況下,我們抽血會去驗的是生長激素的下游,也就是生長因子的部分。

生長激素在腦袋分泌之後,除了直接作用在骨頭,也會到肝臟被轉化成生長因子,用來促進身體的發育,這就是比較恆定的內分泌產物,也因此,我們在評估孩子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以及生長激素注射是否足量時,都是抽血驗生長因子去反映體內長期的生長激素水平。



另外我們遺傳內分泌科醫師也會去釐清判斷,孩子是否是家族性或原發性的身材矮小

臨床上有另一部分孩子,身高小於3個百分位的、或是從小就是貼著最低那條線長,永遠的班上第一排,成長的速度偏慢,內分泌檢查都正常、生長因子偏低,骨齡可能在正常範圍,在排除其他疾病原因之後,並不符合健保給付的生長激素缺乏,而是所謂原發性或家族性的身材矮小;如果是家族性的狀況,爸媽通常很焦慮緊張,因為嬌小的爸媽從小受到身材矮小的困擾,自己很知道這個辛苦,不希望孩子也經歷這樣的辛苦,而孩子也很可能因為這樣而造成成人身高低下,身材持續矮小,對於生活造成不便,對於孩子內心也會有很多影響、包含社交的壓力或自我價值的質疑。


這樣的孩子狀況本身符合生長激素治療的適應症,但無法適用於健保給付,畢竟健保有財政的考量,能夠被給付到的都是可預期的嚴重狀況,而我們希望孩子是健康、過得好,而不僅僅是不嚴重生病,也因此原發性的身材矮小,在經過專科醫師評估過後,會討論是否要自費施打生長激素的。

當然我們會建議父母跟孩子以更廣闊的想法去看待身高,去找尋更多長處,將焦點從單純的身高數字上移開,也會和父母討論後續的療程策略與計畫,因為目前確實是有許多文獻佐證,也獲得美國FDA的適應症,針對原發性身材矮小的孩子,施打生長激素讓生長因子維持在高段,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幫助,並增加最終的成人身高。

在我的門診,除非家屬已經在檢查前都跟我討論過,很強烈要求要馬上開始治療,要不然通常我都會給予衛教與充分解釋之後,讓家屬回家再討論:除了家長之間要有共識之外,孩子也要願意,雖然現在已經有每週的劑型不用每晚打針,在小森林也會提供這樣方便一點的劑型,但生長激素的治療價格不斐,是一年幾十萬的投資,因為頭一年效果會是最好,因此會建議至少療程要先一年來看效果再決定是否接著施打,最久可以到孩子生長板完全關閉,也就是四到六年的時間,隨著孩子體重越重,每年的藥費會持續增加,這個部分就需要跟醫師進行完整的討論。


包含生長激素的劑型和適應症、這些文獻的回顧跟治療效果等等,考慮到內容繁多,在下集我會再更進一步討論與分享。


另外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從出生前就長得慢,出生就特別小隻,是所謂胎兒小於妊娠週數的孩子,一般在兩歲前會漸漸長回自己的遺傳潛力,也就是所謂的"追趕上"同齡發育水平;但文獻也發現大約有20%這樣的孩子,超過兩歲都還無法追上,這樣的孩子在四歲後可以考慮生長激素治療,會顯著幫助生長及最終成人身高。


總而言之,身材矮小的原因非常多樣且複雜,針對疾病狀態需要及早檢測才能治療,經過內分泌檢測、骨齡檢測及生長因子水平檢測後:


  • 懷疑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子,需要住院進行生長激素激發測試,倘若符合身高小於3個百分位、每年長高速度小於4公分,並確實有生長激素缺乏狀況,則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的生長激素治療,同時也需要小心腦部是否有病變導致分泌異常。

  • 針對生長激素偏低但沒到缺乏的孩子,或是原發性/家族性身材矮小的孩子,自費施打生長激素對於成人身高實證醫學有幫助,需要經由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去進行整體評估及判斷。

  • 針對胎兒小於妊娠週數的孩子,超過兩歲都還無法追上生長曲線,且經專科醫師評估無其他內分泌問題,這樣的孩子在四歲後可以考慮自費生長激素治療。

  • 生長激素的注射分為每日睡前一劑、或是最新劑型的每週一劑,通常頭一年會是效果最顯著的,可以視療效而與專科醫師討論療程長短與目標,療程可以持續四到六年,直到孩子的生長板關閉,如果孩子有合併性早熟,可以合併使用性激素抑制針劑防止骨齡持續超前導致生長板提早關閉。


身材矮小的治療不單單包含生長激素注射,仍需配合飲食、生活型態、睡眠狀況、運動狀況,才能夠達到較好的療效。


換言之,想要成為梅西,除了像他一樣打針,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也是不可或缺的!

成長發育的機會只有一段窗口,不怕評估只怕錯過,因此孩子有相關疑慮的時候,建議可以找小兒遺傳內分泌專科醫師諮詢,進一步評估;如果有治療需要,也建議找信任的醫師,花時間好好討論整體的追蹤治療計畫,搭配飲食睡眠運動的調整,得到更好的成長效果,最佳化孩子的生長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擔心性早熟?晚睡的風險可達七倍!

暑假馬上要到了,這幾天,陸續考完期末考的孩子們歡樂地來到門診,眉飛色舞,暑假有許多有趣的安排。 根據往年的經驗,暑假期間除了孩子們 飲食大失控 ,變成 沙發馬鈴薯 窩在螢幕前,導致暑假後 回診整個人腫一圈 之外,暑假期間的 睡眠作息也都非常混亂 。 上學期間是課業壓力大,很難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