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新竹成長門診專業醫師門診時間表總整理




匯總更新日:2024/02/25

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找到一位專業的醫師很重要,能夠找到信任的醫師、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進而更加健康地成長,是爸媽們的期盼。


如同先前貼文說的,專業的醫師數量有限,很多時候爸媽都需要到處尋找資訊,有時候作息難以配合、有時候治療追蹤的時間到了卻掛不到門診,在門診中看到許多辛酸,尋找專業醫師跟在追逐稀有動物一樣,所以也就下定決心來幫大家整理新竹地區成長門診專業醫師的門診時間表。

我來幫大家整理「稀有動物與他們的出沒時間」了!


我將時間都匯總在圖片當中,方便大家參考,爸媽也可以存下來,如果有成長發育的評估需求,就可以找到符合自己時間安排的醫師門診,或是做為參考來安排時間;也歡迎大家分享給其他家長,幫大家省下許多搜索資訊的焦慮與苦工。


有在新竹執業的 兒童內分泌科兒童遺傳代謝科十四位醫師,其中專任在新竹的七位

其中有底色的是有固定時段預約制成長門診的醫師,如果需要較長時間的諮詢、或是時間壓力比較大的爸媽與孩子們,可以參考。

考慮到成長門診會需要確認私密部位目前發育狀況,孩子們可能各有不同需求,有畫底線的是女醫師、沒有的則是男醫師,供爸媽們參考。


另外需要提醒,醫師們有時會因應院所調度而更改門診時間,這張時間表是我根據當前全部院所官網公告的時間匯總,有可能隨時更新,也麻煩大家如果發現需要更新的醫師時間,再留言告訴我,謝謝!


實際門診時間匯總如下:(不含醫師自約診)


診所:

小森林兒科診所:許鈺敏 週二/週三/週五夜診

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朱子宏 週一早診/週二下午診/週三夜診、陳奕成 每月一次週六下午診、陳菁兒 隔週五下午診

安慎診所:鄭弼文 週三1730-2030/週四下午診/週五早午診、許秉依 週二下午診/週三1400-1930/週六早診


醫院: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林昭旭 週一下午診/週三下午診/週四早診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許秉依 週四早診、林函怡 週二下午診/週三竹北院區早診、莊立欣 隔週週一下午診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朱子宏 週五下午診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李翊誠 週四下午診、王亭皓 週一夜診

新竹東元醫院:邱巧凡 週五早午診



匯總時間表時,我也深深感受到,新竹地區成長發育專業的醫師真的不多,這也回應了我門診看到的狀況,分明是很擔心關注孩子成長的爸媽,卻常常掛不到評估的門診、或是錯過治療的時程,在門診當中紅著眼眶。


最後我想自薦一下,來到新竹之後因應大家的需求,我們在小森林兒科開立了每週三個晚上的成長門診,秉持著兒科醫師的專業與責任提供詳細的解釋、討論對孩子最適切的醫療決策,方便大家下課後就診之外,我們的個管師團隊非常用心,會在門診後紀錄孩子的狀況、提醒應該追蹤的時程、協助爸媽們確保需要治療的孩子都在方便且適當的時間就診,不遺漏任何治療的時機,甚至有時爸媽忘記時間或者準備出國,都是由我們的個管師提醒時發現會錯過治療而協助調配回診治療時間


如果有就診的需求,可以到網誌上方成長門診預約按鈕或是我的粉專置頂文,點擊小森林成長門診的預約網頁,替孩子預約成長門診的諮詢時間唷。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真正長高的跳繩法 --一千下?五千下?長高到底要跳繩幾下?

 



轉眼寒假就到了,前幾天先前特別冷,大家有進補嗎?

來問一個傷感情的話題...大家有運動嗎?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成長門診大爆量的時候,卻也是我最擔憂的時候。

  常常經過一個暑假回來,原本控制不錯的孩子暴長五公斤、骨齡跟著衝;或者經過一個過年,躺在家裡沒動一直吃,一量起來怎麼就長了三公斤...



  其實寒暑假不只是長體重的時候,更是長高的黃金時期,孩子們在放假期間有更多的運動機會,如果能夠顧好睡眠、促進夜間生長激素分泌得更好,加上適量的運動青春期的孩子在返校時往往可以達成驚人的改變!



  在所有跟長高相關的運動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跳繩了。

  跳繩作為一個不需要額外空間設備、不受天氣影響的室內運動,又具有方便記數跟設定目標的特性,真的是很適合在家裡執行的運動,但很多爸媽可能都有感觸,要讓孩子乖乖跳繩,好難呀!

  在門診當中,也時常被問到,是不是要長高就要跳繩?到底要跳幾下?來自各不同專家口中,一千、兩千、甚至五千的,我都聽過。

要跳繩長高,其實有些事情是要注意的!

以下就來講解一下關於跳繩與長高的研究與實作建議吧!


跳繩會長高嗎?

  跳繩長高的部分,分成國內/外的研究,國外有非常多研究主要著重在跳繩對下肢肌力、骨質密度的增強,以及對心肺耐力的好處,有少數研究提到,對下肢骨骼的強化可能使跳繩具有促進身高增長的效果。

  但為什麼很少講到長高?因為國外的研究多半是短時間、小強度、少次數,往往是幾週或幾個月時間,每天幾百下的設計,也因此對身高的影響可能就沒有那麼顯著。

  國內的研究則以2011年陽明大學劉影梅副教授團隊做的研究最為知名。

  大家也許有聽過「一天跳繩30分鐘,20週就可以多長高1.5公分」,就是從這篇研究來的。

  在長達20週的追蹤中,近千名的宜蘭縣小學四年級學生分成跳繩組跟控制組,最終的身高確實有顯著差異,在第10週時差了0.64公分,第20週時差了1.49公分。

  也因此,研究的結論是,跳繩會幫助長高。

  等等,在各位爸媽馬上拿著跳繩讓孩子跳30分鐘前,我們還要看看研究中他們是怎麼跳的!

  這其實才是整個研究的重點,卻很少有人提到!以至於講到跳繩常常變成孩子跟爸媽的戰爭!

真正長高的跳繩法

  下面我們從運動持續週期、運動時長、運動強度、跟實作方式幾個面向來跟大家分享。

1.運動持續週期:

前面提到的研究中,跳繩的方法是有經過設計的,研究者總覽許多文獻後發現,太過短期的運動介入來不及對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標累積出顯著影響,所以設計上一個運動至少穩定持續要12週以上,才會顯著見效

這也就是說,找一個可以持之以恆的運動方法跟生活模式,遠比短期內求好心切更重要!

2.時間:

研究是採用每次至少十分鐘,一日累積滿30分鐘的方式進行計算,也就是讓孩子在課間課餘也可以分次有點小進度,不用有巨大壓力要一次運動很久,這樣的設計方法也會降低孩子對運動的懼怕或障礙。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間長度也不能太短,否則才開始暖身,就結束了,並不能很好地刺激到身體的內分泌以及生長板,所以至少要十分鐘,但不必求好心切導致挫敗。

3.運動強度:

需要到中等強度,也就是每分鐘需要跳至少60下,才能算達成強度。

刺激內分泌與生長最重要的就是時間長跟運動強度,強度過低也沒有顯著的刺激效果,過強則會讓孩子太累產生排斥,因此60-80下左右確實是一個比較能夠長久的設計,可以搭配不一樣的音樂,跟著步調跳,會更舒適無痛唷!

(我最快大概一分鐘130下,但是真的會蠻喘、撐差不多十分鐘真的很極限)

4.實作方式:

來到重點了!

為什麼常常叫孩子去跳繩,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頂嘴,或是變成愛跳不跳的應付?

因為累又沒有成就感呀!

跳了整整140天才會多長1.5公分,等於一天0.01公分,孩子本身根本沒有感覺,但是少了30分鐘看電視玩手機甚至看書可是每天都很有感的!

人類天生是需要變化跟反饋的,長高跟運動對身體好處的反饋很長遠,但去理解並且執行這個好處,對孩子們不夠成熟的大腦來說,實在是很困難的任務。



這種時候要怎麼處理?

1.闖關獎勵機制:

讓這個反饋變得即時而且具象,讓自己達成的事情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闖關!

研究中,孩子們是有闖關卡片的每天達成10分鐘時勾第一格勾勾,達成第二個10分鐘時有第二個勾勾,就這樣有整整六個空格,跟闖關一樣,甚至在寒假回家自行運動的時候,研究人員還把勾勾設計成讚的形狀,每跳滿10分鐘,畫上去就有一種強烈的達成感!每天結束後交給爸媽在最後面做驗證簽章,綜觀今天做到的運動。

「我離健康長高高又更近了一步!」這種成就感可以激勵孩子繼續下去,而且擁有達成第二輪第三輪的動機。

在寒假運動卡中,研究也設計了超過20天有達成每天三輪以上,就可以換獎品的機制。

使用這樣的策略,才能讓幾百名孩子在整整20週的時間內,保持每天跳繩超過30分鐘呀!

2.給予變化性:

大家一定有經驗,每天做一模一樣的事情30分鐘,久了也會無聊也會累,對於渴望探索世界和生來玩樂的孩子們來說更是。

跳繩不只是一個苦差事,而是具有遊戲性,讓孩子有選擇甚至有點玩樂的時候,孩子們才最喜歡。


研究當中甚至提供11種不同的跳繩方法,來讓孩子挑戰跟選擇,分基本進階、單人跟雙人,前跳、後跳、開合跳、左/右單腳跳、原地跑步跳等等,都是基本的,進階則是各種雙手交叉、雙腳交叉、甚至雙人相對跳或同向跳等等具有挑戰性的動作,這些都有助於將這個運動變得有趣,而不是一個勉為其難的苦差事。


在我的門診中,我也常鼓勵孩子,可以跳繩搭配其他運動,家裡有跳床?太好了!偶爾可以跳床,偶爾搭配開合跳、波比跳、或者原地登山跑、健身操等等,讓自己覺得像在挑戰跟嬉戲。


這樣的孩子,通常在門診中,講起每天的運動,都是開開心心的。

我也鼓勵爸媽,在孩子達成特定天數時,給予某些獎勵,也許不一定是物質,而是某些體驗,一起去哪裡玩或者一起看什麼電影玩什麼遊戲,這些都會讓孩子有著更強的動機去做這些對自己好的事情,也減少彼此間的衝突。

做運動,又有選擇、又有成就感,這樣的孩子,更能沒有壓力地健康成長,也能夠長得更好。


內容比較多,幫大家簡單總結:

真正長高的跳繩法:每次十分鐘,每分鐘至少60下的跳繩強度,並且每天累積達三次以上,持續20週以上,研究發現比起沒跳繩的控制組可以多長1.5公分。


為了能夠持續並且享受運動過程,可以給予孩子每輪10分鐘就可以打勾接受到成就感的計分小卡,並且搭配達成特定天數(比如20天)後的獎勵體驗


給予孩子不同的跳繩或運動選擇,可以讓孩子跳脫苦差事的思維,轉換成一種挑戰的模式,比如從前跳變成後跳、變成雙手交叉跳,也可以設計挑戰的不同關卡,比如今天要雙手交叉跳十分鐘,然後挑戰跟爸爸一起雙人跳繩十分鐘,最後一輪就可以跳跳床十分鐘放鬆一下。

詳細的選項,則可以參考上文。



  當然,長高的運動遠不只有跳繩,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再整理其他運動,希望能幫助大家跟孩子們一起健康成長。

  另外,爸爸媽媽們,跳繩對大人增加骨密度跟增強心肺功能也很有幫助喔,寒假當中,我們一起運動吧!



「青菜底加啦」真的健康嗎--越喝越胖的果汁陷阱?


 在我小時候,常常聽到電視有一句廣告詞:「三餐老是在外,人人叫我老外」、「青菜底加啦!」,在診所跟大家聊到時,同仁們都超有共鳴的,真是一個超成功的廣告!

  甚至有同仁說因為這個廣告,她小時候沒吃到蔬菜時媽媽都買這個飲料給她喝。在門診當中,也常常遇到家長問我,小孩子不太吃水果,我可以補果汁給他嗎?

  也有爸媽會強調,給孩子的是鮮榨的100%純果汁,不是商店的飲料那種。

  大家對孩子都很用心,擔心蔬菜不夠,努力補果汁,但是,這樣真的比較健康嗎?


權威期刊JAMA pediatrics發布了一篇重要的文獻Consumption of 100% Fruit Juice and Body Weight in Children and Adults,用統合分析的方式研究果汁對孩子與成人的影響。


同樣的,一句話幫大家總結:

每天一份8盎司(237mL)的「100%無加糖純果汁」會顯著讓孩子的BMI增加,並且在11歲以下的孩子,增胖效應尤其明顯。



所以,如果今天沒有吃蔬果,到底適不適合給孩子喝果汁呢?

就算是100%無加糖純果汁,也並不建議,只有在特定狀況下,美國兒科醫學會有建議給予純果汁。



同樣的,幫大家簡單總結:

2017年發表的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


1歲以下:
  應該盡量避免給予任何果汁,但鼓勵吃水果,可以給新鮮水果做的果泥。

1-6歲:
  建議直接吃水果,除非是整體規劃過營養素的正餐飲食安排當中,可以給予少量果汁,1-3歲最多120毫升、4-6歲最多180毫升。

7-18歲:
  建議直接吃水果,一天建議2-2.5份水果,當中100%無糖純果汁不超過8盎司(237毫升)。


  即使是100%無加糖純果汁,也並不能替代水果本人,尤其在纖維素攝取和營養方面,完全沒有可比性;果汁在1歲以上的兒童來說,並不具有額外的營養價值。


  美國兒科醫學會更是直接寫出,兒科醫師應該支持減少果汁攝取及增加新鮮水果攝取的政策。


  而美國膳食指引,則是接受一天8盎司(237mL)的無添加糖純果汁,作為當天應攝取水果的其中一份,我猜,這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的飲食真的太不健康了,所以做出一定的妥協。


  果汁是不是洪水猛獸?如果是百分百無加糖的純果汁,大孩子一天可以容許到237mL,只是要仍當心肥胖問題。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建議的果汁量,其實非常少,隨便一罐新鮮屋甚至是利樂包,都會超過237mL;除非是做為正餐的輔助攝取的果泥,不然孩子隨便一喝幾乎都是爆量的。

  然後就變成甜牙齒,更不習慣吃水果本人,攝取的纖維量就過少。


  除了肥胖問題,也早就有研究發現過量飲用果汁和身材矮小、長不高有關,並且與高蛀牙發生率相關

  水果是健康的東西,但是果汁可能沒有大家想得健康,所以補果汁,真的健康嗎?其實反而是要小心日益嚴重的兒童肥胖問題。


  每天兩份水果,對孩子來說就是剛剛好的份量。

  祝大家都能吃得健康長得健康!周末愉快!



 

擔心性早熟?晚睡的風險可達七倍!

暑假馬上要到了,這幾天,陸續考完期末考的孩子們歡樂地來到門診,眉飛色舞,暑假有許多有趣的安排。 根據往年的經驗,暑假期間除了孩子們 飲食大失控 ,變成 沙發馬鈴薯 窩在螢幕前,導致暑假後 回診整個人腫一圈 之外,暑假期間的 睡眠作息也都非常混亂 。 上學期間是課業壓力大,很難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