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性早熟你吃得對嗎? --一張圖破解性早熟飲食的迷思

 


關於性早熟的衛教流言滿天飛,診間裡爸媽總是有好多焦慮的特定項目想要問,我也為此寫了一系列流言終結者,在今年的最後、聖誕的前夕,我們就將實證結果匯總成懶人包。

今年要看,就看這篇吧!


可以延緩青春期發育的5種食物:

豆漿:被傳有植物性雌激素,但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會搶走雌激素作用的位置,反而會延緩青春期的起始,並且含有膳食纖維可以進一步減少性早熟風險。

優格:研究發現,發酵乳製品具有延緩青春期的效果,但記得要是無糖優格唷,有糖優格的效果則變成含糖飲料了。

膳食纖維:同樣熱量之下,高纖飲食可以減少性早熟風險,台灣孩童有吃到足量蔬果的只有7%,記得多吃蔬菜唷!

維他命D:研究發現,維他命D的缺乏可能增加性早熟風險,台灣有幾乎2/3的孩子有缺乏或邊緣性缺乏,可以每天補充400-600IU的維他命D,同時也促進生長唷!

地中海飲食:研究發現,強調多蔬果多全穀,適量堅果與海鮮,少紅肉少甜食的地中海飲食,不只有益大人的心血管健康,也有降低性早熟風險的效果。


研究證實適度接觸不影響青春期的4種食物跟物質:

山藥:研究顯示,山藥並不會顯著增加性早熟風險,在日常食用層級也並沒有雌激素的類似效果,因此適度食用不用太過擔心。

牛奶:研究顯示每天兩杯牛奶不會增加性早熟風險,反而能幫助補充足量鈣質跟蛋白質,是有助於成長發育的好食物。

雞肉: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謠言啦!現在的雞肉是經過育種而能快速成長的,並沒有施打生長激素,相反的,雞肉屬於白肉並且油脂含量較低,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可以適度食用唷!

精油:古早古早被誤解會導致性早熟,近年研究已經證明了,純天然的精油並不增加性早熟風險,但要注意認明認證,避開添加物及可能的環境荷爾蒙唷!


紅燈區:真正需要避開的性早熟大敵

含糖飲料:含糖飲料除了造成肥胖跟代謝症候群,研究也顯示會增加性早熟風險以及內分泌失調風險,WHO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50克的游離糖唷!

高加工飲食:舉凡火腿、培根、洋芋片等等高度加工食品,對健康有害之外,加工過程的種種添加物以及製程,也都可以涉及更多環境荷爾蒙,並且與肥胖相關,會增加性早熟風險。

高脂肪飲食:相信大家常常會聽到醫生說不要吃炸的、不要吃太多動物的皮或油脂部位,這些都都是容易造成肥胖的食物,也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

環境荷爾蒙:包含雙酚A或塑化劑等等環境賀爾蒙,都會影響孩子的內分泌,增加性早熟風險,如果可以盡量減少使用塑膠餐具,並選用通過認證的產品,此外很多化工香精產品,比如特別香的沐浴乳當中可能含有定香劑,也有較高濃度的環境賀爾蒙。

肥胖:研究顯示,肥胖、特別是短期內劇烈地體重增加,容易誘發性早熟;此外太少的身體活動,也會增加性早熟風險!多起身動動有益身體健康!



如果有擔心性早熟的懷疑,或是性早熟的相關問題,可以洽詢專業的遺傳內分泌科醫師。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太早長胸部就要打針?--性早熟其實分三種




近來門診依舊大爆量,有蠻多的時間其實在嘗試跟爸媽解釋,孩子健健康康的沒有生病,或者目前暫時不需要治療。

繼上次跟大家解釋台灣中生代男性目前平均身高172公分,女性159.5公分,各位爸媽真的沒有那麼矮,以及孩子的成長要看曲線跟自己同齡人比之後,我們來聊聊青春期的時間點。


我們都知道性早熟越來越多,全世界的趨勢都一樣,青春期的起始時間不停下降

在我的年代,大家大概都是小六後段,陸續開始看到衛生用品跟女生同學們遮遮掩掩去廁所--那時候我們也不會去討論,大家都很羞澀遮掩的,後來才知道,這只是長大,沒必要遮掩

我自己是算很晚的,國一才來,所以到國一時我已經長到176公分了,身高算是蠻沿著「標準」的進程走,小四的照片看起來都還是平的,小五升小六是身高飆升的最高峰,然後國一生理期。

我想這也跟我小五小六的運動量很驚人、以及我真的睡得很誇張有關係。

小六的教室在操場旁邊,每節下課就是衝去扯扯鈴、玩爬欄杆、彼此追打是以操場一兩圈為運動單位的...



我常常跟孩子們分享,我小五小六基本上九點是睡死的,睡眠好到起床在床底下,還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滾下來的。

好好的睡眠與足量運動,除了讓促進成長發育,也會延緩青春期的進程。

大家現在充滿3C刺激的生活方式,可能在青春期逐漸變早當中推了很大一把



那你知道現在的台灣女孩們平均什麼時候來初經嗎?

答案是大約11歲半

振興醫院團隊2020年的論文,發現在台灣過去三十年的時間,每十年的初經來潮時間就提早0.43年,到2018年時則為平均11.35歲

性早熟的發生率也是持續飆升。

有時候爸媽可能跟孩子透漏過性早熟的治療了,孩子來到門診,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哭鬧著我不要打針

我時常也覺得性早熟的孩子比較辛苦,人高馬大,又有第二性徵,看起來就是個小四小五的孩子,也會被期待以高年級生的方式溝通,當她們哭鬧不休、聽不懂解釋,我們才會突然理解到:對,她們其實也只是個七歲八歲的孩子,懵懵懂懂的,還在容易哭鬧的年紀。


這也是性早熟會造成的其中一個問題:對身心的影響和壓力

是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要打針治療呢?

並不一定

我還記得住院醫師訓練時,在台大的晨會被點到報告一位性早熟但年紀小且狀況相對複雜一些而住院的孩子,我一路從孩子非常早的發展病史講到各種抽血的報告,就是為了佐證診斷的流程,證明孩子是年紀小小的rapidly-progressive central type precocious puberty,需要專案申請健保有極度嚴謹給付標準的針劑治療。

這是一串念起來跟咒語一樣長的專有名詞,報告的時候會一直咬到舌頭。

翻成中文就是快速進展型中樞型性早熟。

唉呀中文真是好唸多了...

所以為什麼性早熟可以不用打針呢?

我們先來了解性早熟的分類吧

--


性早熟是孩子過早開始進入青春期女生八歲以前、男生九歲以前就發展出第二性徵,就叫性早熟

這又分成中樞型周邊型

中樞型就是大腦開始釋放信號,大腦覺得時間到了,放開了對性荷爾蒙軸線的壓制,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訊號一路走到下游,腦垂腺釋放黃體成長素跟跟濾泡刺激素,給到卵巢跟睪丸,產生雌激素或雄性素,進而產生青春期的種種性徵以及生長板的成熟

這個軸線本身是對的,只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所以我們會需要使用藥物停止這個軸線

周邊型則是其他荷爾蒙來源,比如說卵巢或睪丸長腫瘤分泌激素、或是腎上腺分泌的激素、甚至是外源性的不小心吃到或者擦到性激素用品,直接去催熟性徵跟生長板.這個部分的軸線就是錯的,使用藥物也沒有效果,需要去找那個激素來源是什麼



簡單來說,想像大腦是一家玩具公司的總部,這家公司負責製造可愛的熊熊(青春期性徵),總部會在適當的時機給收發單位訊號,讓收發單位發信給工廠讓他們開始生產熊熊

通常這個總部的管理者會制定一個生產計劃決定什麼時候開始生產這些熊熊

中樞性的性早熟就像是總部在計劃中早早地決定開始生產熊熊。所以有些孩子的身體,就像是公司按照計劃提前生產的熊熊一樣,提早顯示出青春期的性徵。

周邊性的性早熟則是工廠接到大量的信,提前開始生產熊熊,但後面才發現,熊熊做了一堆,但訊號不是總部來的,信根本就不是收發單位給出來的

而我們的藥,就是用來阻斷總部跟收發單位的訊號傳遞,讓收發單位不要發信給工廠生產。

當今天那堆信不是從收發單位來的,當然藥物就沒效了。

所以釐清性早熟是不是要用藥,第一步一定是抽血,先找總部給收發單位的訊號,確定是不是中樞型的。

如果不是中樞型的,就要開始找腫瘤跟性激素來源了。



--

而在中樞型性早熟中,以台灣內分泌學界的共識來說,又可以分為三種:

快速進展型/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

這三種很直觀,就是整個發展歷程快轉或是沒快轉,或者乾脆不在轉




快速進展型是指骨齡成熟快速進展,通常會到現實時間的兩倍,也就是現實時間才經過一年,骨頭成熟了兩歲以上,這樣的孩子生長板會快速的癒合,進而影響最終的成人身高

這樣的孩子,就是需要打針治療的孩子

我們用針劑去阻斷總部給收發中心的訊號,讓工廠不要再繼續製造熊熊,讓生長板不要再快速癒合



非快速進展型則是指這些孩子雖然有性早熟,但青春期的進展是緩慢的骨齡跟著年齡同步增加,沒有生長板的快速癒合,也就不會損失身高,這樣的孩子就未必需要打針治療

通常我在門診就會告訴家長,我們目前沒有為了救身高打針的急性需求,而下一步討論的,多半就是初經來潮的時間,是不是真的太早了?孩子能應付得來嗎?


消退型則是很少數的孩子,青春期會自行消退自然也就不需要治療



所以是不是性早熟都需要治療呢?

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發現,只有快速進展型中樞型性早熟最需要打針治療,而要區別進展的速度,重點就是骨齡


所以在門診,我們常會根據孩子進展的速度,來決定多久回診一次通常是三個月或者半年,去評估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生長板癒合的速度,看進展的程度來決定治療是否開始。

也有的孩子在追蹤期間,突然之間骨齡成長大加速,生長板一路衝衝衝,讓我們趕緊出手介入的。

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即使目前不需要針劑的治療,我們也會建議定期回來追蹤。

另外,針對發現時就已經比較晚了,生長板已經逼近癒合的孩子,我們也可能會建議及早開始治療,以挽救已經失去的最終成人身高。



--


如果不是非快速進展型性早熟,還會打針嗎

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

通常在門診中,我們會需要一個討論的時間。

針對孩子目前的性成熟度、骨齡狀態、身心的成熟度跟準備程度,我會與爸爸媽媽討論,孩子大約多久後有可能初經來潮,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要不要針劑治療?如果是為了延緩初經給孩子時間做身心的準備,孩子可不可以接受?

畢竟針是打在孩子身上,我們是為孩子好,但有時候孩子並不覺得這樣好。

性早熟常見的問題除了身高問題之外,就是身心的問題

有時候看著九歲孩子用著十二歲的外表哭鬧著我不要來月經、我不想打針,也覺得很不忍。

她們的身心都還沒準備好,也就更容易受到影響

有時候針劑是為了給孩子爭取時間,準備青春期,給家長時間,好好引導孩子,讓她們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們理解自己正在長大。

經過討論與引導之後,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接受針劑的治療,尤其現在的劑型多半是三個月一針,大多數孩子都還可以接受。

甚至還有可愛的孩子在我門診說:「打完之後沒有月經了,好爽!」整個診間的人員包含我跟護理師都笑到不行。

月經不是不好的事,但對於還不會處理的孩子來說,是很困擾的事。

而性早熟的其他層面問題,則牽涉甚廣,包含更高的肥胖機率代謝症候群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婦癌機率,以及青春期對睡眠品質與情緒的影響



幫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性早熟是孩子過早開始進入青春期,女生八歲以前、男生九歲以前就發展出第二性徵,就叫性早熟。

性早熟又分成中樞型周邊型

中樞型是大腦過早發出訊號,連動整個性荷爾蒙軸線啟動,導致性早熟;而周邊型則可能是腫瘤或外源性的性激素,導致身體產生第二性徵。

中樞型性早熟,又可以分為三種:快速進展型/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

只有快速進展型會造成生長板快速癒合,需要及時進行介入,就需要打針

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則不需要。

也因為要觀察骨齡的進展速度,這樣的孩子我們會建議每三到六個月回來追蹤


--


另外有一個大家常有的問題:打針到底有什麼副作用?會不會等成年了才發現副作用?

這個問題普遍到連我們兒科的學弟妹自己都會來問我,而我則問他們:「你知道這個藥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於性早熟治療嗎?

大家都搖搖頭。

答案是1981年

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老藥,第一批打這個針的病人現在可能都停經了...

這算是醫學上了解比較透徹的藥物。

另一篇文章中,我們就從實證醫學,統合最新的研究報告來聊聊,性早熟的治療藥物--促性腺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的副作用,以及對於身高的效果。

如果有擔心性早熟的懷疑,或是身材矮小的相關問題,可以洽詢專業的遺傳內分泌科醫師。

生長激素用吃的!--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的最新進展



我們今晚來聊一些比較振奮人心的內容。

先前答應過大家要跟大家更新口服生長激素的最新進展,自從那之後,也有些同仁或爸爸媽媽基於好奇來問一下,但這個主題資料量真的很大,畢竟能夠用吃的,誰想打針呢?尤其在孩子身上,我們其實更想讓孩子們有個比較沒那麼緊張和辛苦的方式,可以長得更好。

在閱讀了大量從1995年到今年的文獻之後,我也終於比較有自信可以總結這個課題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用吃的生長激素到底是什麼原理?最新的進展到哪裡呢?離實際運用的距離還有多少呢?

同樣一句話先總結:目前還沒有一個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被廣泛證明療效及安全性,也因此沒有任何一個被核可的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


LUM-201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藥物用來增加腦垂腺的生長激素的分泌,目前的臨床試驗小規模證明了藥物的效用及安全性,以半年及一年期來說,對於中度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具有增加生長速度的效果,沒有嚴重的副作用,然而研究依然在小規模範圍,仍等待更久一點的療效追蹤以及更大規模的驗證
接下來我們就稍微詳細一點來分享這個藥物的故事吧!


--


生長激素是個很有名的激素,大家最知道的就是長高;確實,在生長的過程當中,生長激素會轉化為生長因子,進一步作用在許多受體上,其中生長板就是一個標的會促成骨頭的成長與成熟,也就造成骨骼的延長,進而長身高。

另外,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有許多作用:

比較代表性的包含:
會讓血糖上升,所以在低血糖時身體會特別分泌生長激素來自救;
促進脂肪的分解,讓身體更能夠從儲存的脂肪中獲取能量;
促進肌肉的合成,讓身體更加的精壯而能夠負擔更多重量與工作。
總的來說,生長激素除了長身體之外,也是負責讓身體可以對抗逆境的其中一個激素

也因此,當生長激素缺乏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胖胖肉肉的,沒有能量沒有力氣,長不高之外也會娃娃臉,因為骨骼無法生長成熟,並且在小小孩就容易有低血糖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昏迷或危及生命
長期以來,生長激素缺乏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每天皮下注射生長激素的方式,準備治療開始時我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跟孩子和爸媽溝通,調整治療策略時也要考量到每日治療的漏打針問題,當然從去年開始,有每週劑型的進入台灣,大大降低了治療起始的壓力跟漏打針的狀況,這種治療方式確實能夠幫助生長,但畢竟是針劑,還有一定的門檻在。


今年六月的世界內分泌會議則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有機會成為兒童生長激素缺乏治療的一個選擇


Lumos Pharma公司的生長激素促分泌素受體(GHSR)刺激劑

LUM-201發表了臨床第二期試驗的中期分析小規模地證明了有效性及安全性
LUM-201直到近期才完成了在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臨床試驗,看起來是非常新非常前端的東西,大家也因為這次的臨床試驗頗為樂觀的結果,而燃起了缺生長激素可以不用打針的希望。
但翻閱大量文獻後,我發現這是個很老的藥...
多老呢?
最早在1990年代被合成出來。
已經近三十歲的藥了


--

以下我們簡短講古一下:
LUM-201這個藥物,又叫做Ibutamoren,在最早被開發出來時叫做MK-677;所以網路上找LUM-201的資料很少,但找MK-677就有大量的文獻。
最早是默克藥廠開發出來的,和當時的一堆藥品一起被發現具有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潛力,在那時候有一批藥品被拿來做生長激素激發測試的候選藥品。
當然,我們後來發現低血糖還是特別有用,所以打胰島素至今依然是激發測試的第一線用藥之一。

MK-677在早期研究階段展現了一些優點,例如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但它也伴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在動物實驗階段發現只有短期效果而難以長期改變整體激素平衡狀態,考慮到效益跟安全性以及開發成本,默克最後叫停了MK-677的開發,轉而深耕在注射型的生長激素,也因此現在台灣有在使用的其中一種針劑生長激素,就是默克藥廠的。

在這麼多年中,科學家們也依舊嘗試口服劑型的生長激素刺激劑,但大多數都失敗了,比如開發出的GHRP-6跟GHRP-2都被研究過,但始終未能在口服的途徑達成療效,這些藥物大多數被用在醫學研究而非治療,另外也有些賽馬之類的動物競賽中MK-677被拿來當刺激劑使用。
而後,Lumos Pharma公司就把MK-677買過來,更名叫LUM-201,繼續進行臨床試驗的開發。



藥物的實際作用跟效果:
如圖片所示,LUM-201會通過刺激GHSR進而增加腦垂腺的生長激素的分泌,而這個刺激也同時受到大腦與生長激素軸線的副回饋,也就是無法無限制刺激
也因為這個作用機制,LUM-201並不適用於所有生長激素缺乏的人,只有生長激素分泌軸線本身功能正常的患者才可能受益,也就是說,因為是刺激分泌,如果本身分泌過少會有用,但如果本身沒有分泌,怎麼刺激也都沒有效果,所以只有中度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可能使用



效果部分.臨床第二期試驗的OraGrowtH210收入了80個中度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分為四組去比較藥物劑量,OraGrowtH212則收入22個孩子進行六個月生長速度及生長因子的比較,綜合這兩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在使用LUM-201治療6個月後達到了預期的身高增長速度,並且在較低劑量的1.6 mg/kg/day就有用了,目前研究發現這個效果有持續到一年期。
第二期的臨床試驗會總共統計到兩年的效果分析,目前收案已經結束,但還在等待最終的分析結果,只是目前中期的分析看起來是很有潛力,很樂觀的!

副作用:
副作用分析的部分,則是沒有任何嚴重副作用的發生,也就是證明了LUM-201的安全性。
常見的副作用則主要是食慾上升,個位數的孩子有關節痛跟肢體痛的狀況
考慮到很多長不高的孩子常常瘦瘦的吃不好,我們倒是對於增加食慾的副作用部分挺能接受的...


--


總結來說: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的開發從1990年代就一直在進行,直到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正式被批准用於生長激素缺乏的治療
LUM-201則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藥物,可以刺激GHSR,進而增加腦垂腺的生長激素的分泌,目前第二期的臨床試驗中期分析小規模證明了藥物的效用及安全性,對於中度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具有增加生長速度的效果,並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雖然幾十年間陸續有一些口服生長激素刺激劑的研究,目前還沒有一個口服藥物被廣泛證明效果。所以爸爸媽媽們應該謹慎對待未經實證支持的藥物宣傳,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才能確保選擇最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


我們也一起期待,真正證明安全有效的口服藥物出現的那一天。

如果有擔心生長發育的疑慮,或是性早熟的相關問題,可以洽詢專業的遺傳內分泌科醫師。

總是被耳提面命,但,用精油真的會性早熟嗎?

 



這是一個門診中一直被問到的問題,甚至連我們診所的同仁都說,近年聽說用精油會性早熟,他們家裡買了很多但考慮到小孩現在都不敢用,擺到都過期...

確實,在我們過去的觀念中,曾有聽說一些性早熟的孩子用精油,過去也曾有少量的案例報告,將性早熟或乳房早熟歸因在精油的使用上,在我還在訓練時也確實會聽到許多老師們的苦口婆心,代代相傳的叮嚀:不要用精油。


其實我也糾結了很多,要不要碰這個話題,因為使用精油的人口真的很多,也跟我們當初訓練的、目前流通的資訊有蠻大的相悖...但思考了下,這就是流言終結者的本意吧,用實證來看看到底科學證據告訴我們什麼

精油跟豆漿一樣,被認為有環境荷爾蒙效果,跟性早熟有關。

今天就來聊聊門診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聽說精油當中有環境荷爾蒙?性早熟到底能不能用精油?

那我們就從目前針對精油和性早熟或青春期發育的臨床研究,來看看精油到底會不會影響青春期?

先上結論:不會!

是的,不會!


包含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性早熟等等內分泌的疾病風險,在有使用的孩子身上都沒有比較高。



事實上,文獻中曾經指出過和青春期早熟有關的研究,都是針對茶樹精油和薰衣草精油

針對茶樹精油和薰衣草精油的文獻,一開始是幾位醫師的觀察與經驗,彙整成個案報告,這些個案就像當初我們破解過的其他流言一樣,在難以進行大規模試驗的年代,前輩們基於善意跟對孩子的關切,盡量提醒避免,甚至連教科書或回顧文獻上都會特別提到這兩種精油。

以下我們分成兩個段落,先來講個古,讓大家明白這些個案的報告,以及背後的爭議;再進到這幾年比較大型的研究

幫大家呈現比較完整面向的研究,方便大家進行決策。

同樣的,我的初衷是希望能減少大家的焦慮與害怕,但不代表要讓大家拼命用這個東西唷,另外也要提醒,我們這邊針對的是植物精油本身,如果是經過加工調整,添加許多定香劑等等有荷爾蒙干擾活性的化學配方,並不適用這邊的文獻結果



--


茶樹跟薰衣草精油會長胸部?

在2007年,美國的內分泌科醫師Clifford A. Bloch與國衛院研究員Derek V. Henley共同發表了一篇案例報告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總結了三個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的男孩案例,三人都有使用薰衣草精油相關的沐浴產品或修復霜,而當中一位使用的是薰衣草跟茶樹精油的複方,而後作者群將薰衣草油跟茶樹油稀釋後加到乳癌細胞培養皿中,發現隨著劑量上升有活化雌激素相關的轉錄酶功能,並且調節雌激素相關的基因MYC、CTSD和IGFBP3的表達。

--然後學術界從此開始了十幾年的"熱烈"交流




大家知道《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對醫學界來說是權威期刊,當期刊上發表了這樣的文章,勢必會引起重大的關注,而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又是發生率很低、且大多數原因不明的臨床症狀,也因此大家也就將茶樹跟薰衣草精油放在荷爾蒙干擾因子之列,並在之後的回顧文章中大量引用

但其實在文章發布之後,有大量內分泌領域的學者投書到《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質疑該項研究,並且也被刊登出來

主要問題包含沒有點出實際產品的劑量跟是否內含其他成分,比如製程當中的化學物質,也沒有排除案例生活周遭接觸的其他可疑物質,另外,只有一位男孩有使用茶樹,不該輕易得出茶樹精油會致病的結論細胞實驗中使用的精油劑量非常高,做出來的雌激素活性還非常非常低,實際使用量不可能達成效果,並不適合拿來當推理依據....等。

而後在2016跟2019年,又分別有三位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的男孩,跟三位乳房早熟的女孩與一位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的男孩被報告在臨床內分泌新陳代謝期刊上,但2016年的這篇沒有進到細胞實驗,而2019的這篇同樣是使用乳癌細胞的培養實驗,去檢測雌激素相關活性。

當然上述兩篇一樣飽受爭議,尤其2019年的那篇,除了之前被質疑過的點之外,也被質疑實驗流程中用了一大堆塑膠製品做培養,本身就可能對細胞造成環境荷爾蒙效果,此外有其他團隊購入被報告的同款產品,結果去做了成分檢測,根本沒發現精油...

這些大量的質疑文章到2020年的九月都還在刊登...




另外我們也需要知道,個案報告基本上是臨床上證據等級比較微弱的研究,我們看到幾個人有類似的狀況,去合理懷疑有相關,但並不能證明其實際相關性或因果關係

實際上的相關性和因果關係,仍然要靠實驗跟臨床研究證明。

而細胞研究,則是醫學研究當中參考價值相對有限的,因為身體有很多複雜的調節系統,在細胞上的作用跟實際用在人體上很可能截然不同,這也是很多藥物開發在細胞研究時超有效但最後進人體根本沒效或一場災難的主因。

--



那實際的人體相關實驗呢?

在這邊我們直接用2020年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2022年的美國臨床研究來看相關性


2020年在輔助療法醫學期刊上刊登的系統性文獻回顧,總共計入4篇文獻11個病人(這麼多年的使用和審視,只有這些案例),結論是茶樹精油和內分泌干擾之間沒有相關性證據,薰衣草精油則是相關性證據極弱到沒有,要確定是否真的有內分泌影響需要更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

而在2022年終於等來了第一篇流行病學研究,發表在兒科青少年醫學國際期刊的美國研究納入了556位2-15歲的兒童與青少年,並且這些孩子需要每週至少使用一次或以上的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並且使用至少四個月,來分析長期暴露於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的孩子是否有受到內分泌干擾,當中74%的孩子有使用其中一或兩種精油,而且平均使用了4.69種產品(意外地使用率超高!)

當中總共有兩位性早熟,一位性晚熟,四位甲狀腺低下跟一位生長激素低下,但上述疾病在這些使用精油的孩子身上的發生率與美國實際上的發生率並沒有顯著差異

但因為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的發生率真的太低,這項研究並沒有收入到這樣的孩子(畢竟全世界有報出來的就那麼幾個...),也因此難以比較相應的風險,但研究團隊透過統計學運算方式,可以確定的是就算有相應的風險(如果真的有的話...),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長期暴露的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發生率不會超過一般人群的兩倍,研究團隊推測是就算有,風險增加真的太小以至於無法被檢測出來。

研究的結論是,即使定期接觸這些精油,兒童也不會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內分泌障礙風險,包含性早熟跟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

--


總結來說,在這十幾年的學界研究之中,曾有幾位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的男孩有被報告使用過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有三位乳房早熟的女孩被報告有使用過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但研究並未去除相關的干擾因子,比如身邊的其他環境荷爾蒙,所使用的產品也沒有經過標準化驗證,內部含的濃度與成分仍有疑慮,因此並不能確認相關性

在人體身上實際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則是發現長期(每週至少一次,使用至少四個月)的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暴露,不會增加內分泌障礙風險,包含性早熟跟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



所以短期使用精油到底會不會性早熟?

風險非常非常低,大家可以不用這麼焦慮緊張了,偶爾用一下,對身體的內分泌不會有什麼巨大的影響。

但同時,也還是要提醒,就像論文中被質疑的干擾因子可能有雌激素活性,加工的過程使用的化學藥劑、塑膠容器當中的環境賀爾蒙,都可能有內分泌的干擾,也因此,即使茶樹精油跟薰衣草精油是可以用的,使用產品時還是要留意製程跟其他成分,盡量以天然或者有經過認證的產品為主,避開其他可能的環境賀爾蒙




如果有擔心性早熟的懷疑,或是性早熟的相關問題,可以洽詢專業的遺傳內分泌科醫師。

擔心性早熟?晚睡的風險可達七倍!

暑假馬上要到了,這幾天,陸續考完期末考的孩子們歡樂地來到門診,眉飛色舞,暑假有許多有趣的安排。 根據往年的經驗,暑假期間除了孩子們 飲食大失控 ,變成 沙發馬鈴薯 窩在螢幕前,導致暑假後 回診整個人腫一圈 之外,暑假期間的 睡眠作息也都非常混亂 。 上學期間是課業壓力大,很難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