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太早長胸部就要打針?--性早熟其實分三種




近來門診依舊大爆量,有蠻多的時間其實在嘗試跟爸媽解釋,孩子健健康康的沒有生病,或者目前暫時不需要治療。

繼上次跟大家解釋台灣中生代男性目前平均身高172公分,女性159.5公分,各位爸媽真的沒有那麼矮,以及孩子的成長要看曲線跟自己同齡人比之後,我們來聊聊青春期的時間點。


我們都知道性早熟越來越多,全世界的趨勢都一樣,青春期的起始時間不停下降

在我的年代,大家大概都是小六後段,陸續開始看到衛生用品跟女生同學們遮遮掩掩去廁所--那時候我們也不會去討論,大家都很羞澀遮掩的,後來才知道,這只是長大,沒必要遮掩

我自己是算很晚的,國一才來,所以到國一時我已經長到176公分了,身高算是蠻沿著「標準」的進程走,小四的照片看起來都還是平的,小五升小六是身高飆升的最高峰,然後國一生理期。

我想這也跟我小五小六的運動量很驚人、以及我真的睡得很誇張有關係。

小六的教室在操場旁邊,每節下課就是衝去扯扯鈴、玩爬欄杆、彼此追打是以操場一兩圈為運動單位的...



我常常跟孩子們分享,我小五小六基本上九點是睡死的,睡眠好到起床在床底下,還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滾下來的。

好好的睡眠與足量運動,除了讓促進成長發育,也會延緩青春期的進程。

大家現在充滿3C刺激的生活方式,可能在青春期逐漸變早當中推了很大一把



那你知道現在的台灣女孩們平均什麼時候來初經嗎?

答案是大約11歲半

振興醫院團隊2020年的論文,發現在台灣過去三十年的時間,每十年的初經來潮時間就提早0.43年,到2018年時則為平均11.35歲

性早熟的發生率也是持續飆升。

有時候爸媽可能跟孩子透漏過性早熟的治療了,孩子來到門診,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哭鬧著我不要打針

我時常也覺得性早熟的孩子比較辛苦,人高馬大,又有第二性徵,看起來就是個小四小五的孩子,也會被期待以高年級生的方式溝通,當她們哭鬧不休、聽不懂解釋,我們才會突然理解到:對,她們其實也只是個七歲八歲的孩子,懵懵懂懂的,還在容易哭鬧的年紀。


這也是性早熟會造成的其中一個問題:對身心的影響和壓力

是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要打針治療呢?

並不一定

我還記得住院醫師訓練時,在台大的晨會被點到報告一位性早熟但年紀小且狀況相對複雜一些而住院的孩子,我一路從孩子非常早的發展病史講到各種抽血的報告,就是為了佐證診斷的流程,證明孩子是年紀小小的rapidly-progressive central type precocious puberty,需要專案申請健保有極度嚴謹給付標準的針劑治療。

這是一串念起來跟咒語一樣長的專有名詞,報告的時候會一直咬到舌頭。

翻成中文就是快速進展型中樞型性早熟。

唉呀中文真是好唸多了...

所以為什麼性早熟可以不用打針呢?

我們先來了解性早熟的分類吧

--


性早熟是孩子過早開始進入青春期女生八歲以前、男生九歲以前就發展出第二性徵,就叫性早熟

這又分成中樞型周邊型

中樞型就是大腦開始釋放信號,大腦覺得時間到了,放開了對性荷爾蒙軸線的壓制,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訊號一路走到下游,腦垂腺釋放黃體成長素跟跟濾泡刺激素,給到卵巢跟睪丸,產生雌激素或雄性素,進而產生青春期的種種性徵以及生長板的成熟

這個軸線本身是對的,只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所以我們會需要使用藥物停止這個軸線

周邊型則是其他荷爾蒙來源,比如說卵巢或睪丸長腫瘤分泌激素、或是腎上腺分泌的激素、甚至是外源性的不小心吃到或者擦到性激素用品,直接去催熟性徵跟生長板.這個部分的軸線就是錯的,使用藥物也沒有效果,需要去找那個激素來源是什麼



簡單來說,想像大腦是一家玩具公司的總部,這家公司負責製造可愛的熊熊(青春期性徵),總部會在適當的時機給收發單位訊號,讓收發單位發信給工廠讓他們開始生產熊熊

通常這個總部的管理者會制定一個生產計劃決定什麼時候開始生產這些熊熊

中樞性的性早熟就像是總部在計劃中早早地決定開始生產熊熊。所以有些孩子的身體,就像是公司按照計劃提前生產的熊熊一樣,提早顯示出青春期的性徵。

周邊性的性早熟則是工廠接到大量的信,提前開始生產熊熊,但後面才發現,熊熊做了一堆,但訊號不是總部來的,信根本就不是收發單位給出來的

而我們的藥,就是用來阻斷總部跟收發單位的訊號傳遞,讓收發單位不要發信給工廠生產。

當今天那堆信不是從收發單位來的,當然藥物就沒效了。

所以釐清性早熟是不是要用藥,第一步一定是抽血,先找總部給收發單位的訊號,確定是不是中樞型的。

如果不是中樞型的,就要開始找腫瘤跟性激素來源了。



--

而在中樞型性早熟中,以台灣內分泌學界的共識來說,又可以分為三種:

快速進展型/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

這三種很直觀,就是整個發展歷程快轉或是沒快轉,或者乾脆不在轉




快速進展型是指骨齡成熟快速進展,通常會到現實時間的兩倍,也就是現實時間才經過一年,骨頭成熟了兩歲以上,這樣的孩子生長板會快速的癒合,進而影響最終的成人身高

這樣的孩子,就是需要打針治療的孩子

我們用針劑去阻斷總部給收發中心的訊號,讓工廠不要再繼續製造熊熊,讓生長板不要再快速癒合



非快速進展型則是指這些孩子雖然有性早熟,但青春期的進展是緩慢的骨齡跟著年齡同步增加,沒有生長板的快速癒合,也就不會損失身高,這樣的孩子就未必需要打針治療

通常我在門診就會告訴家長,我們目前沒有為了救身高打針的急性需求,而下一步討論的,多半就是初經來潮的時間,是不是真的太早了?孩子能應付得來嗎?


消退型則是很少數的孩子,青春期會自行消退自然也就不需要治療



所以是不是性早熟都需要治療呢?

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發現,只有快速進展型中樞型性早熟最需要打針治療,而要區別進展的速度,重點就是骨齡


所以在門診,我們常會根據孩子進展的速度,來決定多久回診一次通常是三個月或者半年,去評估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生長板癒合的速度,看進展的程度來決定治療是否開始。

也有的孩子在追蹤期間,突然之間骨齡成長大加速,生長板一路衝衝衝,讓我們趕緊出手介入的。

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即使目前不需要針劑的治療,我們也會建議定期回來追蹤。

另外,針對發現時就已經比較晚了,生長板已經逼近癒合的孩子,我們也可能會建議及早開始治療,以挽救已經失去的最終成人身高。



--


如果不是非快速進展型性早熟,還會打針嗎

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

通常在門診中,我們會需要一個討論的時間。

針對孩子目前的性成熟度、骨齡狀態、身心的成熟度跟準備程度,我會與爸爸媽媽討論,孩子大約多久後有可能初經來潮,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要不要針劑治療?如果是為了延緩初經給孩子時間做身心的準備,孩子可不可以接受?

畢竟針是打在孩子身上,我們是為孩子好,但有時候孩子並不覺得這樣好。

性早熟常見的問題除了身高問題之外,就是身心的問題

有時候看著九歲孩子用著十二歲的外表哭鬧著我不要來月經、我不想打針,也覺得很不忍。

她們的身心都還沒準備好,也就更容易受到影響

有時候針劑是為了給孩子爭取時間,準備青春期,給家長時間,好好引導孩子,讓她們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們理解自己正在長大。

經過討論與引導之後,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接受針劑的治療,尤其現在的劑型多半是三個月一針,大多數孩子都還可以接受。

甚至還有可愛的孩子在我門診說:「打完之後沒有月經了,好爽!」整個診間的人員包含我跟護理師都笑到不行。

月經不是不好的事,但對於還不會處理的孩子來說,是很困擾的事。

而性早熟的其他層面問題,則牽涉甚廣,包含更高的肥胖機率代謝症候群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婦癌機率,以及青春期對睡眠品質與情緒的影響



幫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性早熟是孩子過早開始進入青春期,女生八歲以前、男生九歲以前就發展出第二性徵,就叫性早熟。

性早熟又分成中樞型周邊型

中樞型是大腦過早發出訊號,連動整個性荷爾蒙軸線啟動,導致性早熟;而周邊型則可能是腫瘤或外源性的性激素,導致身體產生第二性徵。

中樞型性早熟,又可以分為三種:快速進展型/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

只有快速進展型會造成生長板快速癒合,需要及時進行介入,就需要打針

非快速進展型/消退型則不需要。

也因為要觀察骨齡的進展速度,這樣的孩子我們會建議每三到六個月回來追蹤


--


另外有一個大家常有的問題:打針到底有什麼副作用?會不會等成年了才發現副作用?

這個問題普遍到連我們兒科的學弟妹自己都會來問我,而我則問他們:「你知道這個藥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於性早熟治療嗎?

大家都搖搖頭。

答案是1981年

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老藥,第一批打這個針的病人現在可能都停經了...

這算是醫學上了解比較透徹的藥物。

另一篇文章中,我們就從實證醫學,統合最新的研究報告來聊聊,性早熟的治療藥物--促性腺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的副作用,以及對於身高的效果。

如果有擔心性早熟的懷疑,或是身材矮小的相關問題,可以洽詢專業的遺傳內分泌科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